带式提升机是一种通过输送带(胶带或钢带)实现物料垂直或大倾角连续输送的设备,广泛应用于矿山、化工、建材、粮食等行业,核心优势是输送量大、能耗低、运行稳定。在实际使用中,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,以保障设备安全、延长使用寿命并避免物料输送故障,具体可从开机前检查、运行中监控、停机后维护、特殊场景处理四大维度展开:
一、开机前:做好 “预检”,排除隐患
开机前的全面检查是避免运行中突发故障的关键,需重点关注设备核心部件状态与物料准备情况:
设备部件检查
输送带(胶带 / 钢带):查看是否存在跑偏、撕裂、磨损、接头松动等问题(如胶带表面是否有划痕、钢带焊缝是否开裂),若发现局部磨损严重,需及时修补或更换,避免运行中断裂。
传动系统:检查电机、减速器、联轴器的连接是否牢固,有无异响或漏油;减速器油位需在规定刻度内(一般为油标 1/2-2/3 处),油质需清澈无杂质,若油色发黑或有异味,需立即更换。
张紧装置:确认张紧螺杆 / 重锤的位置是否正常(张紧力需适中,过松易导致输送带打滑,过紧会加剧胶带磨损),张紧机构的润滑是否充足,避免卡滞。
导向轮与托辊:检查导向轮(头部 / 尾部)、托辊的转动是否灵活,有无卡死、变形或锈蚀,若转动不畅,需清理异物并添加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。
安全装置:验证急停按钮、跑偏开关、过载保护(如电流继电器)、料位计是否灵敏有效 —— 例如手动触发跑偏开关,设备应能立即停机;料位计需准确识别 “满料” 信号,避免物料溢出。
物料与环境准备
二、运行中:做好 “监控”,及时干预
设备运行时需实时观察运行状态,避免因小故障扩大为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:
禁止违规操作
严禁 “带载启动”:带式提升机启动时,输送带处于静止状态,若料斗 / 输送带上已堆积物料,启动瞬间会导致电机过载(电流骤升),可能烧毁电机或拉断输送带,需确保 “空载启动”,待设备运行稳定后再喂料。
严禁 “超负荷喂料”:需根据设备额定输送量(如 XX 吨 / 小时)控制喂料速度,避免物料堆积在输送带底部或料斗内 —— 超负荷会导致输送带打滑(摩擦力不足)、料斗变形,甚至因物料堵塞引发机身振动。
严禁 “运行中清理或检修”:设备运行时,严禁用手或工具清理滚筒、托辊上的粘料,或触碰转动部件(如联轴器、输送带),需停机并切断电源后再操作,防止卷入伤人。
实时观察关键指标
听 “声音”:正常运行时设备应无异常噪音(如电机 “嗡嗡” 声、减速器 “平稳运转声”),若出现 “刺耳摩擦声”(可能是输送带跑偏蹭到机身)、“咯噔异响”(可能是托辊卡死或料斗松动),需立即停机检查。
看 “状态”:观察输送带是否跑偏(单侧偏离滚筒中心超过 5mm 需调整)、料斗是否有变形或脱落、物料是否均匀输送(无堆积 / 洒落);同时关注电机、减速器的温度(用手触摸外壳,无烫手感为宜,一般不超过 60℃,超过需停机降温并排查原因)。
查 “安全”:若设备触发安全保护(如跑偏开关动作、过载停机),需先排查故障原因(如输送带跑偏则调整张紧装置或导向轮,过载则清理堆积物料),不得强行短接保护装置开机。
三、停机后:做好 “维护”,延长寿命
停机后需及时清理与维护,避免物料残留或部件损耗累积:
基础清理
定期维护保养
润滑保养:按设备说明书要求,定期为转动部件添加润滑脂(如托辊轴承、导向轮轴承每 3 个月加 1 次锂基润滑脂,减速器每 6 个月更换 1 次齿轮油,油型号需符合说明书规定,如 46# 或 150# 工业齿轮油)。
部件检查与更换:每周检查输送带接头是否牢固(胶带接头若有开裂需重新硫化或粘接)、料斗螺栓是否松动(及时拧紧,避免脱落);每月检查张紧装置的钢丝绳 / 螺杆是否有锈蚀或变形,若锈蚀严重需除锈并涂防锈油;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修,更换磨损超标的托辊、老化的输送带或密封件(如减速器油封)。
电气维护:检查控制柜内的接线端子是否松动(用螺丝刀紧固)、接触器 / 继电器触点是否有烧蚀(烧蚀严重需更换),确保电气线路绝缘良好,避免短路或漏电。
四、特殊场景:做好 “应对”,规避风险
针对不同物料或环境,需采取特殊防护措施:
腐蚀性物料(如化工原料、酸碱盐)
高温物料(如灼热矿石、水泥熟料,温度>80℃)
粉尘较多的环境(如矿山、建材)
总结
带式提升机的使用核心是 “预防为主、规范操作”—— 开机前全面检查排除隐患,运行中实时监控及时干预,停机后细致维护延长寿命,同时针对特殊物料 / 环境采取专项防护,既能保障设备稳定运行,也能避免安全事故,降低后期维修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