刮板输送机在长期运行中,受物料特性、工况环境及设备磨损等影响,易出现多种故障。以下是其常见故障、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,帮助快速排查和处理问题:
刮板链是核心传动部件,故障频率较高,主要包括断链、卡链、跳链等。
原因:
链条材质疲劳或存在制造缺陷(如焊缝开裂);
刮板链张力过大(张紧装置调节不当)或突然过载(如物料堆积过多、混入大块硬物);
链条与链轮啮合不良,局部受力过大;
缺乏润滑,磨损加剧。
解决方法:
更换断裂的链条,选用高强度耐磨链条(如合金钢材质);
检查张紧装置,调整链条张力至合理范围(通常以链条下垂度 10-30mm 为宜);
清理机槽内异物,控制进料量,避免过载;
定期对链条和链轮进行润滑(如涂抹润滑脂),减少磨损。
2. 卡链
原因:
机槽内有大块物料、金属杂物等卡住刮板或链条;
刮板变形、松动或脱落,与机槽内壁摩擦卡阻;
机槽对接处错位(如溜槽接口不平),形成台阶阻碍链条运动。
解决方法:
停机后清除机槽内异物,检查进料口是否有筛分装置(防止大块进入);
更换变形或松动的刮板,紧固刮板螺栓;
调整机槽对接精度,确保接口平整,必要时更换磨损的溜槽。
3. 跳链(脱链)
原因:
链轮齿磨损严重或齿形变形,与链条啮合不良;
链条松弛,张紧力不足;
刮板链两侧松紧不一致(如单侧链条磨损不均),导致跑偏。
解决方法:
更换磨损的链轮,确保齿形与链条匹配;
调整张紧装置,增加链条张力;
检查两侧链条长度和磨损程度,更换单侧过度磨损的链条,保证两侧张力均匀。
二、驱动装置故障
驱动装置(电机、减速器、联轴器等)是动力来源,故障会直接导致停机。
1. 电机过热或烧毁
原因:
负载过大(如物料堵塞、链条卡阻);
电机散热不良(如风扇损坏、粉尘覆盖);
电源电压不稳定或缺相。
解决方法:
排查负载问题(清理堵塞、修复卡链),确保电机额定功率匹配输送需求;
清理电机表面粉尘,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风扇;
检查电源线路,确保电压稳定、三相平衡,加装过载保护装置。
2. 减速器异响或漏油
原因:
减速器内齿轮磨损、断齿或轴承损坏;
润滑油不足、油质劣化(如混入杂质、乳化);
密封件老化或损坏(如油封、端盖垫片)。
解决方法:
拆解减速器,更换磨损的齿轮或轴承;
定期更换润滑油(按说明书型号和周期),清理油箱内杂质;
更换老化的密封件,确保密封良好,防止漏油。
三、机槽(溜槽)故障
机槽是物料输送通道,长期受物料摩擦和冲击,易出现磨损、变形等问题。
1. 机槽磨损或穿孔
原因:
输送坚硬物料(如矿石)时,刮板与机槽底部长期摩擦;
物料中混入尖锐杂质,加剧局部磨损。
解决方法:
在机槽底部铺设耐磨衬板(如高锰钢、陶瓷衬板),延长使用寿命;
加强进料前的物料筛分,减少尖锐杂质进入;
对磨损严重的机槽进行补焊修复或整体更换。
2. 机槽变形或错位
原因:
安装时固定不牢固,运行中受振动影响松动;
物料冲击过大(如进料高度过高),导致机槽受力变形;
地基沉降或机架损坏,引发机槽位置偏移。
解决方法:
重新紧固机槽连接螺栓,增设加强筋固定;
在进料口加装缓冲装置(如挡板、溜管),减少物料冲击;
修复或更换损坏的机架,调整地基水平度。
四、张紧装置故障
张紧装置用于调节链条张力,故障会导致链条松弛或过紧,引发连锁问题。
1. 张紧力不足(链条松弛)
原因:
螺旋张紧器螺杆卡阻、螺母滑丝;
液压张紧器漏油、压力不足;
链条长期使用后伸长(正常磨损导致)。
解决方法:
清理螺旋张紧器的杂物,修复或更换卡阻的螺杆、螺母;
检查液压张紧器的管路和油缸,更换密封件,补充液压油;
若链条伸长量超过允许范围(通常≥3%),截取部分链条或整体更换。
2. 张紧力过大
原因:
张紧装置调节过度;
链条因低温或受力变形导致长度缩短。
解决方法:
反向调节张紧装置,降低张力至合理范围;
检查链条是否因变形卡阻,必要时更换变形部件。
五、预防措施
为减少故障发生,需做好日常维护:
定期检查:每日检查刮板链松紧、刮板固定情况、机槽内有无异物;每周检查驱动装置润滑油位、电机温度、张紧装置状态。
合理润滑:按说明书对链条、链轮、减速器等部位定期加注润滑油 / 脂,避免干摩擦。
规范操作:控制进料量均匀,避免过载;禁止输送超出设备设计范围的物料(如超大块、超高温度)。
备件储备:备用易损件(如链条、刮板、密封件),以便故障时快速更换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有效应对刮板输送机的常见故障,保障设备稳定运行。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工况,针对性排查问题根源,避免盲目维修。
上一篇:环保密封输送机的特点有哪些?
下一篇:刮板输送机的特点有哪些?
<< 返回
全国服务热线
13181701732